|
|
|
|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> 行業動態 |
|
|
|
發布者:kingworld 發布時間:2010-12-22 9:23:23 閱讀:1638次 |
|
當翻譯遇到網絡
借助功能不斷完善的各類語言翻譯軟件,以及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等工具,不少網友加入了網絡翻譯的行列。但對于以低價惡性競爭為痼疾的國內翻譯市場而言,大量網絡翻譯的進入,更凸顯出市場泥沙俱下的混亂局面,也更迫切地呼喚翻譯行業的專業化和規范化發展——
兼職翻譯成業界常態
已是凌晨2點左右了,昆明某高校二年級的研究生小寧卻依舊在電腦前“奮戰”。偶爾執稿沉吟,偶爾十指在鍵盤上翻飛,她正忙著翻譯一份法律方面的文件。早上9點是最后的截稿時間,她必須在此之前將譯稿交給校譯。
自讀研以來,翻譯是她兼職時間最長的工作。由于平時課余時間較多,她和許多同學一樣在校外做著兼職工作。和家教、培訓等工作相比,她更喜歡這份工作:既能利用空閑時間掙點零花錢,又可以多接觸外語,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,再加上自由靈活的工作時間,她對此很滿意。
除了熟人或翻譯公司介紹來的工作,小寧有時候也會直接在網上找活兒干。在豆瓣網的“翻譯愛好者”等興趣小組里,時常會有一些招聘兼職翻譯的啟事。如果感興趣,可以在網上和對方聯系,通過網絡發送原稿和譯文,雙方約定交稿及付款時間。報酬一般按字數計算,價格視稿件難易程度有所不同,像她這樣的兼職翻譯,價格一般不會太高。
“市場有需求,才會有兼職翻譯的出現”,曾完成過許多大型翻譯任務的小許表示,在兼職翻譯隊伍里,學生和高校教研人員的數量不算少。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,各式各樣的語言翻譯軟件不斷出現,借助“智能”翻譯工具和搜索引擎,的確有不少人可以從事翻譯工作。當然也有部分兼職翻譯自身語言能力較強,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。
目前國內大多數翻譯公司都只有少數專職譯員,多數翻譯任務要靠全國各地的兼職人員完成,兼職人員完成的比例高達90%以上。當然,也有少數專業化很強、客戶穩定的公司全靠專職人員,但這樣的公司在國內少之又少。
“這樣的兼職工作既為翻譯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,也為翻譯公司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,是翻譯行業比較常見的操作模式。如果既能滿足客戶需求,又能增加個人收入,是件雙贏的事。”
惡性競爭是行業痼疾
作為一名從事專職翻譯7年時間的老手,小許用略帶專業人士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觀點:“有些人認為懂外語就可以搞翻譯,其實除了懂外語,還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,如醫學、法律、金融等領域,沒有長期實踐,是不可能譯好稿子的。‘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’。翻譯最考驗人的實際能力,來不得半點虛假。”
在他看來,目前翻譯行業良莠不齊,一些小規模的翻譯公司就是租一間辦公室,憑幾張桌子幾臺電腦,外加幾名兼職翻譯,就組成了一個翻譯團隊。由于入行門檻低,市場供過于求,一些翻譯公司為了競爭不惜打價格戰,不斷地接受客戶的低價要求,聘用廉價翻譯,甚至3小時一萬字的任務也敢接下來。
在“譯網情深”翻譯論壇里,有一篇關于惡性競爭的帖子從2006年開始,一直有網友關注并參與討論。作者“Lobbyist”也是一名翻譯,他認為付出跟回報是成正比的,如果價格被壓低到1000字/30元左右,那么譯文的質量肯定無法保證。部分翻譯對相關專業領域不熟悉,自身的翻譯水平也不夠,面對量大價低的任務,有些翻譯人員索性直接用機器轉換一下語言,然后改改語法就交稿了;而有些客戶因為不太懂外語,也判斷不出翻譯水平的高低,從而默許了這種情況的存在。
“在云南市場做翻譯,除了小語種以外,其它翻譯,尤其是英文翻譯,濫竽充數的情況是存在的。”小許認為,這種惡性競爭拉低了客戶的心理價格底線,對于水平較高的翻譯來說,他們付出的智力和勞動與低廉的報酬不成正比,無法體現出翻譯水平的高低。“質量不同,筆譯的價格可以相差2到3倍,口譯價格相差10倍以上。”
翻譯“tillerman”對這種魚龍混雜、泥沙俱下的現狀深惡痛絕:“這個行業不缺能翻譯的人,廉價譯員一抓一大把。可是翻譯行業不是血汗工廠或勞動密集型行業,不能讓‘劣幣驅逐良幣’!”
協作翻譯質量受考驗
提到國內的譯言網、煎蛋網以及今年4月份才創辦的東西網,不少兼職翻譯都很熟悉。這些網站以協作翻譯生產內容,并實現盈利而知名。
譯言網號稱是“中文互聯網上日更新量最大”的翻譯網站,設立之初,譯言網上的內容完全是由網友純粹自愿參與翻譯,他們大部分有自己的職業,翻譯只是利用業余時間做的“無報酬兼職”。
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,譯言網開始了商業化進程。網站設不同的項目組,通過互動加強譯者彼此間的溝通,引導譯者形成協同生產能力,共同翻譯生產內容。同時,在商業模式上,譯言網通過向門戶網站供稿、與國內出版社合作等方式,基本解決了譯言的生存問題,建立了穩定且持續增長的現金流。
對于這種網絡協作翻譯生產模式,云南省翻譯協會李副秘書長認為,這樣生產出來的內容質量,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整個合作團隊譯員的素質。如果團隊成員的專業背景和翻譯水平差參不齊,就無法保證內容在措辭和風格上的協調統一,有拼湊之感。
小寧表示,她最近也很關注國內“字幕組”的轉型,他們開始合作翻譯版權開放的大學課程,如耶魯大學的哲學、心理學等課程。她打算先觀察一段時間,如果有合適的項目,也爭取能參與到譯言網的項目中去。
尷尬處境與專業化理想
在去年11月召開的全國首屆翻譯碩士專業學位(MTI)教育與翻譯產業研討會上,中國譯協副會長黃友義指出,中國翻譯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,翻譯市場的需求急劇膨脹。但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翻譯行業的法律法規,對翻譯行業統一、完整、系統的政策規范也就難以到位。對此,李副秘書長也表示,雖然中國譯協也制定了一些針對筆譯和口譯的行業規范,但是只有譯協的會員單位才知道這些,其他翻譯公司并不知道內容。
而最為尷尬的是,目前我國也沒有專門的政府部門主管翻譯事業。“拿省譯協來說,它是由省外辦創立的,掛靠省外辦。我們屬于學術團體,現在的主管單位是民政廳,不屬于文化或教育部門。我們不是行業協會,雖然我們自己也想成立行業協會,但是研究制定相應的規范等工作很復雜,誰來主管和操作都是問題。”
她表示,目前國內的翻譯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,翻譯產業發展并不是很健全,還存在專業翻譯人才緊缺,翻譯市場管理急待規范等問題。和全國相比,云南的小型翻譯公司較多,發展得也不算太好。
“我們希望能向專業化方向發展”,談到翻譯市場的未來,她認為,無論是對翻譯個人,還是對翻譯公司來說,專業化都應該是一條出路。但是,“專業化就意味著你不能什么專業的任務都接,但是如果只專注于某一項,公司又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生存壓力。所以要實現專業化,其實挺難的。”
翻譯小許的看法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在他看來,翻譯行業的專業化是必然趨勢,翻譯專業水平提高了,單價才有望提高;翻譯公司走專業化道路,才不會跨行業接單,降低翻譯質量。“這對客戶、市場、譯員來說都是好事。作為譯者,我們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翻譯質量,使我們的勞動得到業內人士和客戶的認可。”
來源:云南日報 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