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新聞網(wǎng)訊 自有了語言和文字的交流,就有了翻譯,因為即便是最有學(xué)問,即使是最牛的人,也不可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的語言和文字。
多年前我當(dāng)老師的時候,教魯迅譯的果戈里的《死魂靈》,說實話,類似“門上掛著一把堅強(qiáng)的大鎖”這樣的譯句,讓我和學(xué)生都覺得很別扭。魯迅和同是學(xué)問家的梁實秋,就有關(guān)翻譯問題有過爭論,這在中國現(xiàn)代翻譯史上具有標(biāo)志性意義。
“硬譯”固然會陷入滑稽,可要做到信、達(dá)、雅,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《水滸傳》就被人譯成了《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》,聽著就不美氣,陽剛之氣消失殆盡,像是一部甜膩膩、奶油味十足的艷情小說。有人把《紅樓夢》譯成《紅房間里的夢》,這就更不像話了。而川菜“麻婆豆腐”,被譯成“臉上長滿雀斑的女人做的豆腐”,“夫妻肺片”,成了“夫妻兩個的肺”,換了你,你敢吃嗎?偉人的“好好學(xué)習(xí),天天向上”,讓懂一點英語的“三腳貓”譯得更搞笑:Good good study ,day day up !
我們青海的名小吃“狗澆尿”,這名字詼諧幽默,土味十足,無論是從飲食文化、民俗文化,還是地域文化上說,“狗澆尿”都有極為鮮明的特點。可據(jù)說“狗澆尿”到了上海世博會,遇到了一個問題――怎么向外國人翻譯呢?“狗在撒尿”?顯然不行;譯成“用狗的尿烙的餅”,這還不把老外嚇得飛展?于是,世博會上,“狗澆尿”成了“青海甘藍(lán)餅”,雅是雅了,韻味卻沒了。要是告訴老外,這餅就叫“Goujiaoniao”,讓老外自己去琢磨,省了翻譯,多了神秘,效果可能更好。